江门江海区检察院构筑知识产权保护防线,提升办案质效,支持全面创新
2023-08-01 14:24:05 来源:南方日报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护航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江门市江海区检察院主动融入知识产权保护大局,以精准服务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为切入点,强化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检察职能一体履职,不断提升办案质效,努力为全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相关资料图)
立足刑事检察职能
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犯罪
江海区检察院切实发挥“两法衔接”平台作用,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犯罪线索。对行政机关通过两法衔接平台移送的案件进行认真梳理,确保证据收集及时、事实查证清晰、问题协调解决,极大提升办案效率。
2021年以来,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类审查起诉案件12件,起诉6件,发出检察建议2份,涉案金额共700多万元。案件涵盖涉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全的烟酒、服装、日用品等方面。
同时,积极履行捕诉合一职能,提前深度介入案件办理。围绕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重难点问题,通过提前介入、列席会议、审阅卷宗、现场勘查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侦查、扩展办案思路,打牢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证据基础。
此前,该院办理的林某涉嫌侵犯某照明灯具商标权案件,现场查获假冒伪劣商品3000余件,经营数额11万余元。欧普公司赠送“能动履职为企解忧”锦旗,感谢江海区检察院主动依法打击侵权商家,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履行民事、行政检察职能
以大数据应用提升办案质效
江海区检察院树立精准监督理念,通过办理民事、行政检察典型案件革新法治理念。重点关注有纠偏、创新、进步和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通过检察监督引领激励社会创新价值导向。如办理的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江海区腾达电器商行侵犯商标权纠纷系列案,针对法院办案过程中适用法律错误及时发出检察建议纠正法院违法行为,维护涉案企业正当合法权益。
善于依托数字智慧平台,以大数据深度应用提升检察质效。江海区检察院以“两法衔接”平台信息和江海区法院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案件信息为基础,开展大数据分析研判,尤其是商标权属、侵权纠纷案件、商标合同纠纷案件、专利合同案件等,通过对法院办理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从案件受理、立案、审判到执行的全过程开展法律监督,全面、准确掌握审判活动以及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监督意见,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江海区检察院促进“司法+行政”多途径融合,深化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结合走访市场监督管理局、版权局等行政执法部门和坚持每季度开展“检察院+司法局”联合案卷评查工作,定期抽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作为评查对象,积极挖掘检察监督线索,为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查漏补缺。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探索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检察
江海区检察院利用派驻检察室下沉基层的特点,充分运用调查核实权,通过暗访摸排、调取平台交易、快递和支付记录等调查取证方式初步掌握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线索,依法移交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进行查处。
今年初,江海区检察院接到国外品牌举报称市面上存在大量假冒其公司商标的产品,组织干警迅速出击,通过暗访调查,调取聊天记录和网上平台交易记录等方式在一个星期内迅速破获卫某涉嫌侵犯商标权罪案。
江海区检察院发挥检察12309检察服务平台和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网站的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持续探索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方式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基础上积极追索民事损害赔偿,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精准打击侵权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021年以来,办理知识产权类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件,涉案金额达500多万元。如梁某运等11人假冒注册商标案,梁某运等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生产、销售多个知名品牌的假酒,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益。江海区检察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对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有效挽回了受害者的财产损失。